為什麼你要認識蕈和菌呢?找到背後的動機,便自然會帶著你深入瞭解。可以很多的原因:可以是它食得;它是木腐朽菌;它有銷售市埸;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是拍攝題材。
樹木谷在2011年4月做了兩個工作坊,找來專家介紹菌類和木腐朽菌類的基本認識。濕和熱是一般菌類的繁殖時間,在4月安排活動較容易在野外印證。
真菌界分為四個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壺菌門Chytridiomycota和接合菌門Zygomycota。還有的非真菌:粘菌Mycomycota和卵菌Oomycota。一般常提及的是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
菌類的生長期有數日,數周,數月。錯過了便要等下一年。幸好它受到生境的限制,通常在同一地點下年再次出現。野外動向第60期有一個<菇芳自賞>的特輯,介紹多個本地野外常見品種
。
遠流出版的<野菇入門>,以形態大類辨識法將野菇分成五大類:褶菌類,膠質菌類,子囊菌類,非褶菌類和腹菌類。你可以利用它的圖鑒,當找到野菇時做個快速分類。
台灣出版的<老樹木材腐朽菌圖鑒>和Arboricultural
Association 出版的<Manual
of Wood Decays In Trees>,對木腐朽菌有詳細介紹。
在樹上的木腐朽菌反映它腐爛部分,要辨認菌品種才知道它是否具病原性。而當菌類感染惡化至樹木的維管束,根部時,樹木身體語言會有更多的健康提示。
其他常見的木腐朽菌有多孔菌科,伏革菌科和木耳科。
1995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香港蕈菌>介紹了十三個目四十七個科三百八十八種香港菌類,遠流出版的<野菇圖鑒>介紹了四百種台灣菌類。看似有圖為鑒,但在野外實際見到的多數為無從辨認。
入門方法最好是先辨認某數種為基礎,再擴散至其他品種。
認識木腐朽菌的可以用靈芝菌科為起點,常見的靈芝菌科有3種:熱帶靈芝,靈芝和樹舌靈芝。它有藥用價值,多人認識;台灣相思是它的寄主,樹木易見,靈芝侵襲它是常見現象;它有較長的成長期,容易觀察及記錄;當樹木惡化時會出現枯枝,
甚至急速死亡的現象。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的樹林有數拾年樹齡,品種多,林內有不同的生境,理想環境孕育出過百種的蕈菌。是尋找它們的好地方。
認識一門學問要多閱讀書本,多到野外觀察,多與其他人交流。現時香港市面上蕈菌的書籍相當豐富,在野外找到它們的機會也很大,也有相關的興趣組織,只要你對葷菌產生興趣,相信入門並不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