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1.總是覺得單看書中所說的樹木,而沒有親眼看上一遍是一個遺憾,而有些品種的樹木遍尋都沒有相片和出現地點更讓人有無從入手的無助感覺.南風道為我們探訪的第一個風水林研習地點,希望日後會介紹更多的風水林,發掘更多的有趣植物.
2.記錄植物時才發現很多的植物都換上新名稱,統一名稱是一件好事,對用舊名的朋友卻增添了不少煩惱.有時候,單從你所知的植物名稱便知道你是那一個時間學習植物了.
3.某蘭花曾經在大埔滘出現,公佈了地方後便給人摘去了.蘭花是受法例保護的植物,不過在香港有很多的擁護者,亦出現了見獵心喜的"破壞王".學習植物不能單靠標本,連它的生長環境也要了解.公佈地點會間接破壞它,不公佈卻不能了解它的生境.公佈與否,是很多生態學會所面對的問題,也各自有會章規範.讀者可以問攝影學會,觀鳥會,蝴蝶會,再定下自己的答案.
4.漁農自然護理署編寫的"風水林"一書中介紹的多個風水林品種都在南風道風水林找到,
5.進行活動時只能憑植物的葉來介紹植物的特徵,心想如果加上花果的圖片,便可以補充四季的資料.希望下一趟再來時可以預備到更佳的教學工具.
6.原本對煙斗柯有懷疑,上網查照時發現了果實相片,再去一趟在地上找到果實,問題終於解開了.
7.事後再與參加者閒聊時發覺大家對當地的植物有過半數遺忘了.自己隔了一個月再去一趟,只認得其中幾個品種.看來"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是否可以更上一層樓,看參加者的各自修行了.
|